维萨里昂·格里戈里耶维奇·别林斯基(1811-1848):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、哲学家、文学评论家。别林斯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。他不仅通过他的著作宣传了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,而且第一个系统地总结了俄国文学发展的历史,科学地阐述了艺术创作的规律,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和美学见解,成为俄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奠基人。

俄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、政论家。1811年6月11日出生于斯韦阿博尔格城。父亲曾任军医。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,组织过进步学生文学团体。1832年被校方开除,理由是他长期患病、荒废学业和"才能低劣",而真正的原因则是他在1830年底写的剧本《德米特里·卡里宁》有强烈的反农奴制倾向。1833年起为《望远镜》杂志及其增刊《杂谈报》撰稿,并参与编辑,开始文学评论活动。1834年发表著名的第一篇长篇论文《文学的幻想》。1838年起主持《莫斯科观察家》杂志。次年杂志停办,他迁居彼得堡,负责《祖国纪事》杂志文学评论栏。在这段时间内,他发表了大量文章,从长篇论文到小书评,对当时俄国文化艺术各个领域的一切新现象几乎都作出了反应。1847年他转到涅克拉索夫主办的《现代人》杂志,团结文学界进步力量,使这家杂志成为当时俄国最先进的思想阵地。他一生贫困,积劳成疾。1847年赴国外治病,写了著名的《给果戈理的一封信》。同年秋天返回彼得堡,继续评论工作,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和迫害。1848年6月7日在彼得堡病逝。

别林斯基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,毕生以文艺批评活动反对沙皇农奴制度。
别林斯基倡导以果戈里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派,使之成为俄国文学的主导,促进了文学与解放运动的结合。别林斯基的主要论文:《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的中篇小说》、《艺术的概念》、《论普希金》、《致果戈里的信》、《1847年俄罗斯文学一瞥》等。
别林斯基一生著有一千多篇评论文,使当时的《现代人》杂志和《祖国纪事》杂志成了进步知识界的舆论阵地。
本篇文章关键词:俄语学习、俄罗斯文化、别林斯基
本篇文章关键词:俄语学习、俄罗斯文化、别林斯基